笔壶阁
笔壶阁 > 红楼春 > 第四百三十七章 擂台争锋 (第二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三十七章 擂台争锋 (第二更!)

  红楼春

这几个官家子弟不能谓之草包,只看他们身上的青衿,便知道有举人功名。


在京畿之地,能考得上举人功名的,也当得起万里挑一的俊杰。


而他们还敢往武勋子弟云集的太平会馆里钻,说明起码的勇气不缺。


这样的人物,岂能不自视甚高?


他们不信,一个靠打打杀杀成名的少年勋贵,能点出甚么绝对来!


史上那么多绝对,大都被人破解,他们也都详熟于心。


若是贾蔷出一个古人留下的绝对,自以为能难得到他们,却是要自取其辱了。


然而等他们看完“烟锁池塘柳”五个字后,脸色就纷纷难看起来。


但从字眼上来对,并非难事。


关键是意境上,根本没法往上堆。


他们都是自负之人,也没脸拿凑字眼的联对往上贴,否则传了出去,反而容易变成笑柄。


让人讥笑他们,无真才实学。


为首之人看向贾蔷,拱手道:“此联对,我们才学浅薄,对不上来。敢问,这可是林侍郎出的对子?”


贾蔷笑了笑,道:“这是谁出的对子不当紧,当紧的是,你们既然是读书人,就忙你们自己的正经事要紧。此地是武勋子弟较量武艺的地方,不是给不相干的人看猴戏的地方。恕不远送。”


“宁侯,为何总是这般咄咄逼人,拒人于千里之外?宁侯到此为止,都未曾问过我等名讳,这是不是太小瞧人了?”


为首的年轻士子看着贾蔷微笑道,姿态倒是颇有几分风度。


贾蔷摇头道:“和瞧得起瞧不起没关系。还是那句话,文武殊途。若是当初我继续读书,今日也绝不会和这些武勋子弟来往。做人,最好还是要本分些,要有自知之明。否则今日让你们看了几场斗将,你们便以为文韬武略俱全,将来做了官,就在武事上指手画脚,以为可以排兵布阵,最终害人害己,到那时,岂非是我等之过错?”


“你在教训我们?”


为首的士子似听到了好大的笑话,变了面色,目光亦是不善的看着贾蔷问道。


贾蔷奇道:“我乃大燕一等宁国公府袭超品一等侯,别说你们,便是你们老子祖父在此,也不过是我的下官,见了我都要见礼,怎么,本侯教训不得你们几个举子了?”


这等轻蔑之言一出,勋贵子弟不拘是开国一脉还是元平一脉,都放声大笑起来。


太平时节,这些官家出身的酸腐书生,往往看不起他们这些勋贵子弟。


而等闲情况下,这些勋贵子弟还真未必招惹得起这些人。


因为治国大权,就在文官手里。


今日见他们被贾蔷好一通教训,心里还是十分痛快的。


这几个举子听闻笑声,一个个面色都难看的紧,或挥衣袖,或冷哼一声,转身就走。


贾蔷看着这五六人的背影,眼睛微微眯了眯。


太平会馆弄一帮子武勋子弟,分开国、元平两派斗个不停,那宫里多半不会在意。


可若是,再招惹一群读书举子过来,那……许多事就敏感了。


再者,这些官家子弟,必是景初朝臣的子侄,早晚要对立,这会儿实在不必为了他们,来招惹多余的关注……


他们若是想记仇,那就记罢。


等送走这些人后,贾蔷目光一一扫过来客,有相熟的,有不熟的。


他淡淡道:“闲话就少说了,直入正题。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对牌拿好,记好牌数。进了会馆,甚么王公子弟的身份都不管用,只认这牌子。打赢一场记一分,打赢一百场,铁牌换铜牌,铜牌对手里打赢一百场,铜牌换银牌,银牌对手中打赢一百场,银牌换金牌。金牌、银牌、铜牌里分别排出龙、虎、豹三榜。


西路院那边,只要身份够,交银子就可以升格对牌。东路院这边,只有拳头说的算!另外,要是有人自觉武艺寻常,却是个智将,没关系,会馆在西山买了几座山头围了起来当猎场,每三月咱们去打一次围,以猎物多寡分胜负。最后再强调一次,下面的恩怨,可以带到擂台上来解决。但谁要因擂台上的输赢生了怨气,在下面下毒敲闷棍使阴招,此等卑鄙之人,势必人神共弃之!


弄这个擂台,一是为了练武,二是为了解决些恩怨不痛快,擂台上光明正大的打生打死不要紧,将来果真一起上了战场,同样是大燕的将士,彼此间即便不挡刀换命,也要相互扶持一把。


哪个没出息的,打擂打成了私仇,本侯没别的,只能啐他一脸,看不起他!


有没有这样的人?有就现在走,免得将来让英雄耻笑!”


这如何会有?


周围子弟多沉浸在贾蔷的这番构想中,还要排“龙虎豹”三榜?


这要是榜上有名,岂非成了当世英雄了?


拿着金牌,再杀上龙榜第一,有这等名声,想不被朝廷重用都难!


也有人自觉体弱,但向往着每三月一次的打围,那可是需要排兵布阵,用到兵法推演的!


许是到那个时候,才能大放光彩!


也有人则想到贾蔷最后一番话,开国功臣一脉和元平功臣一脉一起上战场,有可能互为援手么?


千万别以为jūn_rén都是直肠子,真下起黑手来,又狠又毒!


两派上了战场,怕是未必敢将背后交给对方……


见无人站出来,贾蔷冷笑一声,道:“既然没有如此卑劣之人,那就进去罢,可以开始了!”


一行六七十人或把玩着手里的对牌,或左右观摩打望着甚么,进了东路院仪门,仪门内的场地被清空,正中一座石筑的擂台,擂台周边设了百十把石几石凳。


擂台前正中间有一几案,上面摆着笔墨纸砚。


几案两边各设一箱子,贾蔷上前提笔,在几案上写下了他的名字,和牌数“一”,然后直起身道:“左边的箱子里,放开国一脉的,右边的箱子,放元平一脉的,让人在箱子内各随机抽取一张纸笺,上面的数字,便是出战的人。”


忽见赵国公姜铎之孙姜林站出来,开口问道:“开国一脉才几个人,够我们打的?”


元平子弟轰然大笑,贾蔷淡淡道:“开国一脉人少,所以胜者只要能坚持,可以守擂继续打下去。果真被打光了,剩下的元平子弟就自己打。”


姜林好笑道:“你想让我们自相残杀?凭甚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huge.com 笔壶阁。手机版:https://m.bih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