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壶阁
笔壶阁 >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 > 第四十四章 袁术的烦恼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四章 袁术的烦恼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

第四十四章


就在胡才为门阀的问题苦恼的时候,天下风云变幻。


特别是胡才打败了南匈奴,占领了上郡,西河郡,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后,天下人没有一个再小瞧胡才了,


袁绍和袁术对立,这一段时间两人闹的不可开交,因为没有进入雒阳,孙坚没有得到传国玉玺,现在孙坚是袁术的手下悍将,袁绍不得不利用曹cao对付袁术,同时拉拢刘表袭击袁术的后方。


袁术让孙坚对付刘表,自己与公孙瓒,陶谦结盟,双方虽然没有开战,但已势如水火。


七月,袁绍派逄纪和陈琳风尘仆仆到了安邑。


袁绍的态度让胡才大为惊喜,让他看到了机会。现在对胡才来说最需要的是时间,休养生息的时间,到了明年,白波军才能有一战之力。


袁绍提出了几个要求,只要胡才答应,讨董大军立即和白波军结盟,并且暂时放弃攻打雒阳,转而集中所有兵力平定各地的叛乱。


袁绍和韩馥的当务之急是立即击败黑山军,以便尽早断绝黑山军和兖青徐三州黄巾军会合的企图。但袁绍现在缺少足够的兵力,所以袁绍想把陈兵黄河的王匡一万大军立即征调到河内的东面战场上。为此,袁绍希望胡才能立刻下令,减少东恒的驻军兵力,减轻河东大军对河内的威胁。如果此地驻军不减,袁绍根本不敢随意把王匡的大军抽调到其他战场上。


胡才笑眯眯的问道,“袁大人希望我在东恒屯留多少兵力?”


“三千。”陈琳说,“否则我们无法从王匡大军抽调足够的兵力支援其他战场。”


“好。”胡才痛快地说道,“还有什么条件?”


“大将军本来在东恒驻军有两万人,但如果现在只留三千人驻守,那另外一万七千大军……”陈琳话说了一半不说了。他的意思很明显,这部分大军待在河东对河内还是存在巨大威胁。现在安邑有几万兵马,再加上这一万七千兵马,安邑有六万三千兵马,袁绍还是寝食难安。


胡才想了一下,说道:“安邑的兵马虽然多了,将士们因为缺乏粮饷,ri子很艰苦,如果袁大人同意和我我们握手言和,我就无需在安邑留这么多兵马,北方的南匈奴刚刚平定,这样吧,我把这一万七千兵马安排在西河郡。”


胡才的让步让逄纪陈琳非常意外,他有些措手不及。


袁绍的意思是想让这部分人马赶到兖青徐等地帮助平叛,一来消耗白波军的实力,二来有助于缓解兖青徐战场上的兵力短缺问题,但他们还没有把话说出来,胡才就已经给出明确答案了。逄纪陈琳稍稍思索了一下,随即把袁绍的建议放弃了。白波军这部分兵力安排到西河郡对董卓是个威胁,西河郡经过上郡就是关中,这一万七千兵马随时可以进入关中,对他们来说有利无害。董卓考虑到长安的安危,必定不敢随意派兵攻打河内。相反,如果白波军的这部分兵力到兖青徐平叛了,反而会减轻董卓的压力,给了他攻打河内的机会。


“还有什么?”胡才笑道,“一起说给我听听。”


“我们最近打了两场小胜仗,缴获了黄巾军不少武器。”逄纪看看胡才,小心翼翼地说道,“我们发现这些武器很多都是来自河东的军械作坊。”


胡才眉头一皱,“不会吧?”


“我们也用同样的武器。”逄纪不紧不慢地说道。


胡才冷哼了一声,回头对站在大帐门口的晏明喊道:“去把李肃大人,张平大人请来,立即请来。”


“这事我要查一查。”胡才说道,“但不管是不是确有其事,我先答应袁大人,把通往黑山的所有道路全部切断,以帮助你们尽快击败黑山军。”


李肃现在主管河东的军械作坊,他听完胡才的话后,不以为然地说道:“我知道这事,主公也应该知道。当初我们为了说服黑山军下山攻击袁绍和王匡,以便帮助我们的计划,答应了他们许多条件,这只是其中之一。”


“我的意思是,袁绍和王匡手上怎么会有我们做的武器?”胡才不高兴地问道。


“谁出钱,我们就卖给谁,这是你说的。”李肃不以为然道


胡才尴尬地笑笑,这话他是说过,只是他忘记了。不过这是最赚钱的办法,为了缓解军幕府的财政危机,这是他允许的,只是他不知道怎么向逄纪他们说。


…………


袁术的长史杨弘到了安邑。


杨弘的目的很简单,他是来催促征北大将军尽快出兵平叛的。本来说好双方争取在七月初联手出兵到兖青徐平叛,但现在都七月中了,组建平叛大军的事还没有影子。


胡才虽然打定主意不再出兵平叛,但此事他曾亲口答应了袁术,而且现在四方制衡之势已经渐成雏形,如果自己一味拖延拒绝,恐怕会激怒袁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没有袁术的支持,天下局势就更加不可预测了。


况且不管怎么说,现在董卓才是白波军真正需要极力打击和压制的对象,这是大义问题,这是立足天下的根本。


而袁绍和袁术则是白波军拉拢的对象。袁绍、袁术和白波军的结盟不但直接关系到白波军明年的生存,更关系到制衡之势维持多长时间的问题。制衡之势维持的时间越长,对白波军就越有利。只要白波军摆脱了重重危机,实力强大了,他胡才想要争霸天下才能水到渠成。


胡才召集李肃,张平等人商议。


胡才倾向于出兵平叛。


由于白波军的威胁和黑山、青州两地黄巾军的暴【乱】越来越猖獗,袁绍和韩馥等人担心两面守敌,被迫接受了胡才的盟约,但这个盟约是白波军和讨董大军的盟约。这样一来,白波军一面和董卓、袁术形成了三方制衡之势,一面又和袁绍他们的讨董大军单方面结了盟。白波军这种两边摇摆、两边讨好的做法和态度,不仅仅是立场不坚定不清晰的问题,更有利用各方矛盾从中渔人得利的企图。


此事一旦给董卓和袁术知道了,他们会作出何种回应,目前尚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董卓也好,袁术也好,对白波军这种首鼠两端、损人利己的做法必定非常生气,彼此间仅有的一点信任也会荡然无存。白波军现在虽然有十万大军,但是财政危机是白波军最大的危机,在财政危机没有解决前,现在需要小心谨慎。


而尤为令人担心的是,如果让董卓和袁术知道了,刚刚建立起来的三方制衡之势是不是也会随之破裂?这后果是什么,胡才自然清楚。


白波军在和讨董大军结盟后,为了防止董卓和袁术反应激烈,也作了相应对策,主要是威胁和掣肘董卓,交好袁术。胡才下令减少东恒驻军,征调一万大军去西河郡,就是为了威胁董卓,而派李肃到南阳面见袁术,就是为了向袁术解释白波军和袁绍握手言和一事,并和袁术具体商议互助之策。


当然,白波军现在靠一张嘴是说服不了袁术的,要有实际的,能让袁术看得到的行动,并以引来证明白波军信守诺言,愿意真心诚意和袁术联手制衡各方势力。而白波军和袁术走近了,对董卓的威胁就更大了,也更有实力压制和掣肘董卓。如何才能让白波军和袁术重建彼此间的信任?那就是和袁术组建大军出兵平叛。一来白波军兑现了当初的诺言,二来帮助袁术获取功绩和声名,三来白波军也可以得到讨董大军各路兵马的好感,将来有助于大军南下,四来也可以尽早平定兖青徐三州的【暴】乱。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胡才没有说,那就是他需要人口,前一段时间胡才才河东一郡,袁绍为了逼迫他赶大量的流民进入河东,那个时候给河东带来了很大的危机,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已经多了几个郡,而且是人口稀少的边郡,胡才需要大量的人口来补充,加上粮草危机慢慢地缓解,胡才准备利用这个机会吸收流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huge.com 笔壶阁。手机版:https://m.bih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