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壶阁
笔壶阁 >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 > 第十七章 黑山军落幕(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七章 黑山军落幕(2)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

第十七章黑山军落幕(2)


王匡全军覆没,黑山军锐不可当,袁绍和曹操率军再退。()


在战场东面负责牵制黑山军的张扬听说王匡战死,勃然大怒,要连夜向嘎哈发起进攻,为王匡报仇。这时,他接到了一个非常吃惊的消息,王匡的长史董昭被袁绍抓起来了。张扬悲愤至极,带着亲卫骑急速赶到袁绍大营。


董昭是兖州济阴郡的定陶人,兖州名士,曾担任过冀州巨鹿郡的瘿陶县长和赵国的柏人县令。王匡出任河内太守后,征募他为河内府的长史。张扬率军投降后,遵袁绍之令,一直在河内郡驻军,和王匡、董昭相处的很好。


张扬不明白,袁绍好端端的为什么去抓董昭,难道董昭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孽吗?


“大人,董昭犯有何罪?”张扬向袁绍沉声问道。


袁绍脸色阴沉,沉默不语。他本来不想抓董昭,但董昭不识时务,在晚上的军议上,当着众将的面,指责袁绍见死不救,成心要杀王匡,夺取河内。


在白天的血战中,王匡曾数次向袁绍求援,但袁绍不但不出兵支援,反而命令曹操列阵于后,把败逃后阵的河内兵全部杀了。现在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王匡死得冤。


董昭身为王匡长史,自然是想向袁绍兴师问罪,他不明白,袁绍为什么要王匡死,王匡有什么罪?


董昭认为这必须让袁绍解释清楚。


袁绍大怒,立即把董昭抓起来了。董昭的弟弟董访在陈留郡府任职五官掾,是张邈的亲信。张邈和王匡之间的密谋,董氏兄弟肯定知道。本来袁绍碍于自己和董昭兄弟相识多年的情面,不想追究这事,但没想到他不想伤害董昭,董昭自己反而主动跳出来了。


这让董昭大感没面子,既然董昭不识抬举,那就别怪他袁绍心狠手辣了。


沮授、审配、荀彧等人和董昭私交颇深,纷纷求情,但袁绍气恼之下,根本听不进去。


张扬这一问,让袁绍从愤怒中逐渐冷静下来。自己霸业未成之际,必须要刻意隐藏和缓和自己与诸多朋友之间的矛盾,得到他们的帮助,而不是激化矛盾,和朋友们翻脸为仇。袁阀的分裂给自己霸业所造成的伤害已经非常大了,自己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尽量拉拢一些和自己相交多年的朋友。


袁绍让张扬坐下,把董昭对自己的误解说了一遍,“虽然我无意杀他,但我不能让他扰乱军心。这时候,我只能把他关起来。”


张扬一再哀求。说董昭年轻气盛,有些鲁莽,但是他也是为了王匡,不应该这么对他。


袁绍说,“我打算让你接替河内太守一职,你看如何?”


张扬心知肚明。袁绍要重用他,但更需要自己的忠诚。张扬大礼拜谢,发誓效忠。


张扬把董昭带回了大营。董昭要走,张扬说,你现在去哪里?回兖州老家,那里正在打仗,太危险。到陈留依靠张邈,估计你还没过黄河,就被袁绍派人杀了。以我看,你还是暂时留在这里吧。


董昭想想也是,于是就留下来成为张扬的长史。


第二天,袁绍得到急报,征北大将军胡才带着数千铁骑沿着驰道飞驰而来。


袁绍和黑山军苦战三天,损失很大,虽然没能全歼黑山军,但也算重创了黑山军,短期内黑山黑山军已经失去了侵掠附近郡县的可能。袁绍的目的已经达到。


袁绍和曹操商量了一下,随即带着大军向河内撤退。于毒带着黑山军紧随其后,败回黑山。


于毒留了一份信给胡才。大将军援手之恩,黑山军必当誓死相报。


胡才勃然大怒,他这么急匆匆的赶来,面对是想于毒投靠,没想到于毒这么不识抬举,在这么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也不愿意投靠白波军,他于毒对白波军有这么大的深仇大恨吗?


胡才遗憾地对赵云说道,“用什么办法,才能让黑山黄巾军下山?”


赵云回答道,“去年,白饶死在了濮阳。(百度搜索:,看小说最快更新)这次,眭固死在了内黄。一年里,黑山的大首领死去了两位。主公,你可以想象,于毒现在是一种什么心情。他想报仇啊。”


胡才皱皱眉,他明白赵云的意思,于毒想杀意思,想杀意思,想杀卢植,想杀那些杀过黑山军的人,所以他不打算投靠白波军。


也许在于毒他们这些黑山军看来,投靠白波军就是要忍气吞声,白波军中,不可能随心所欲的想杀什么人就杀什么人。


不过想想也是,他现在地盘大了,手下多了,顾及也多了,特别是伏完,蔡邕,卫仲道这些人来了后,胡才虽然想杀他们,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却不能杀他们,同时,因为他们的存在,军幕府的政策并没有雷厉风行。这也让胡才为了控制jūn_duì,在军幕府下建立征北大将军府的原因。


几年来,胡才也渐渐地明白了,有时候杀人并不能解决问题,伏完是皇亲国戚,蔡邕是当世大儒,卫仲道还是朝廷大员,杀他们,他胡才就会受到天下世人的唾骂。


打天下需要jūn_duì,治天下需要士人,现在胡才还没有能力和天下的士人对抗,所以在有的时候,只有让步。


政治本来就是如此,就是秦始皇,在制造方面也不能随心所欲,明太祖朱元璋强势吧?但他是依靠锦衣卫一步步的消灭他的政治对手。


本朝的大汉帝国,大将军何进为什么会死无葬身之地?那是因为他小看了士人,小看了豪门世家。


一个手握兵权的大将军,为什么会死无葬身之地?


前车之鉴啊。


还有董卓,如果不是他安排人救了他,此时他恐怕已经死在王允的手下了,董卓手中十几万大军啊,身边有三千虎贲啊,还不是被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所以胡才不得不小心谨慎,这几年他暗自发展锦衣卫和秘兵,就是因为对付这些士人,当然,锦衣卫和秘兵有所不同,秘兵主要是用以军事,而锦衣卫才是对付士人的利器,而暗影(张让)与豪门士族斗了多年,由他掌控才能更随心所欲。


而且胡才并不担心张让的忠心问题,他是个残疾人,天下除了人没人能收他,更何况,锦衣卫也不是他一个人说的算。


不过此时锦衣卫隐藏在暗处,胡才觉得还不是暴露的时候,长安的事是迫不得已,不过只要隐秘,相信不会有人发现的。


“赵云,带上三百飞虎卫,随我到邺城。”


胡才在救援黑山军的路上,接到了江政的急报。


邺城的袁绍家人被黑山军的陶升救走,差一点引发流民暴乱。


对袁绍和他属下官吏家眷被陶升救走一事,胡才不是很在意。他既没有打算杀这些人,也没有利用这种人要挟袁绍的意思,救走就救走了,无关大局。他在意的是流民,越来越多的流民。如果冀州流民越来越多,白波军过去的危机就会在冀州重现,那么,他统一河北的计划就会受到影响。


为此,胡才忧心忡忡。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huge.com 笔壶阁。手机版:https://m.bih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