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壶阁
笔壶阁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三百四十二章 银封到了(第一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四十二章 银封到了(第一更)

  我的公公叫康熙

康熙看着十四阿哥不顺眼了。


不过犯错,改了就是。


这种晓得自己错了,还不肯悔改就有些可憎。


康熙想到德妃,行事也多有偏执处,自己说过两次,每次都恭敬听了,可是却不上心。


“回去读书,不许再旷课,再有一回,明年你就安生在宫里待着!”


康熙板了脸,没有耐心管教儿子,直接呵斥道。


十四阿哥立时闭嘴。


他可是念念不忘随扈。


不仅仅是跟着出去体面,还有实惠。


十三阿哥这次北巡收到的礼物,装了几箱子。


十四阿哥即便有生母贴补,可是谁也不怕钱多。


还有就是他反应过来自己的失误之处,汗阿玛肯定不喜欢他如此。


兄友弟恭,自己失了恭敬……


*


内务府衙门。


等到看到帖子,晓得来的是曹寅,九阿哥心情激动,立时叫传。


西洋呢工艺既已经推出来,难得是将它做的更好。


变成织品,才能在花纹、颜色上有更多可能。


到时候直接走广州海关,卖给那些西洋商人,才能赚来大量的银子。


要不然就是光面呢料,同现下的西洋呢比起来,没有什么竞争力。


等到见了真人,他影影绰绰的想起幼年之事,不由自主的叫了一声:“曹师傅……”


曹寅打千道:“见过九爷,正是奴才曹寅……”


九阿哥摆手叫起,道:“大人看着倒是变化不大。”


他很是客气,这是皇父身边故人,品级不高,却是信重之人。


至于幼年囧事,嗯,都过去了,谁不是从小时候长大的?


曹寅看着九阿哥,面上也带了笑:“九爷倒是叫奴才不敢认了……”


当年他出京时,九阿哥才七岁,才到他腰身。


没了小时候的古灵精怪,身上也多了气势,透着几分精干,同外头传得纨绔皇子截然不同。


九阿哥轻咳了一声,看了眼右手食指,没有什么痕迹。


当年初学射箭的时候,却是弓弦弹过,起了红檩子。


当时不是疼,就是怕的厉害。


竟然已经是十年前之事了。


那时候曹寅刚留上边的胡子,现下下头的也留起来,有些地方大员的做派。


九阿哥让曹寅坐了,直接问起织造府的情形。


曹寅这个江宁织造,之前名为“驻扎江南织造郎中”,后改为“江宁织造郎中”,大家称呼惯了,才直接叫江宁织造。


这就是内务府的属官之一。


不过九阿哥没有那么愚蠢,真的将曹寅视为手下。


要知道,自打康熙二年至今,曹家父子两人在江宁织造位上二十八年。


曹寅之父是康熙二年上任,康熙二十三年死在任上,挂工部尚书衔,以一品治丧。


曹寅是康熙二十九年任苏州织造,康熙三十一年转江宁织造至今。


在父子两人中间那几年,还有一位桑额郎中。


等到曹寅下去,桑额就升了湖广巡抚,后迁山东巡抚,三十四年升漕运总督。


从这个升迁上,就能看出江宁织造这个缺,在御前的分量与一省抚台差不多。


比寻常巡抚分量还重,毕竟是江南重地。


因此江宁织造衙门,又被江南官场称为江宁织造部院,在江南的地位,仅次于两江总督府。


九阿哥没想着拉拢曹寅,也拉拢不着。


他问的是织造局的情况。


织机多少台,织工多少。


曹寅答曰,织造局织机五千,男女织工过万。


这是织造衙门自己的制造局。


做的各色丝绸专供上用。


江宁本地还有织机两万五千数,男女织工数万,成为江南丝绸集散地之一。


九阿哥听着心热。


未必就要官属的那些织机,想要另外弄起一摊来,也好凑人手。


“自开海以来,西洋料子进来不少,价格恒贵,织造局那边试着织了没有?”


九阿哥问道。


曹寅摇头道:“制造局内供料子,都供应不足,还需要向外头采买……”


九阿哥露出失望来,不过也不算意外。


要知道内务府进来的料子,不仅要供应宫中上下人等日常所需。


京城的宗室王公,蒙古的内藩外藩王公,还有其他藩属国,每年跟着银俸下来的,都要相应的绸缎料子。


还有就是,上用的成衣,宫中其他主子的吉服、蟒服,都是三大织造裁制。


“江宁出的料子,最厚的是什么?”


九阿哥问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huge.com 笔壶阁。手机版:https://m.bih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