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壶阁
笔壶阁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四百九十五章 哼,不想听(第二更求月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九十五章 哼,不想听(第二更求月票)

  我的公公叫康熙

三月十四,龙船到苏州。


阖郡绅士军民、跪迎圣驾。


舒舒与九格格站在甲板上,看着远处岸边接驾的情形,对视一眼,面上都带了激动。


终于到苏州了!


从二月初三出京,至今整整四十一天,中间上岸驻跸行宫的次数屈指可数。


周家嘴行宫一次,淮安府一次,扬州府一次,只有三次。


就算在船上没有耽搁洗澡洗头,可到底不一样。


船上用次水,整个南巡队伍都晓得了。


舒舒带着荷包,只打赏抬水的太监,就打赏了不少次出去。


她还有隔天就洗头的习惯,叫热水的时候比旁人还多,就惹眼的很,很是让人尴尬。


到了这繁华之地,先别说有没有机会出去逛逛,只求能好好洗澡、洗头。


前头的龙舟开始慢慢停驻码头。


现下还早。


姑嫂就又回到舱里。


等到船队依次停泊,可以下船时,已经过了两刻钟。


姑嫂随着太后下船,又登车,前往苏州织造府。


此次圣驾驻跸苏州府,就直接入住苏州织造府。


舒舒心中讶然,原来这个时候,李家就开始接驾了?


之前过来的时候,舒舒还以为这次是曹家接驾,李家要在第四次南巡或五次南巡的时候才开始接驾。


等到了苏州织造府,李煦家的女卷出来迎太后凤驾,为首的是李煦生母文氏跟妻子韩氏。


文氏曾经是康熙的保姆,就是在宫里执役的时间没有曹寅嫡母孙氏长久。


现下因子推封,文氏得了正四品太恭人的诰命。


眼下迎候太后,文氏跟儿媳也都穿着恭人的吉服。


太后应该还记得文氏,招呼她近前,打量了几眼,笑眯眯道:“看着倒是硬实,出京好些年了吧?”


文氏年过花甲,看着身量高挑,张嘴说话还带了关外口音。


“奴才十六年出京,当时去的广东,还曾进宫给太皇太后磕过头。”


文氏说着,红了眼圈:“奴才老了,前几年先夫病故时,才没有回京奔丧,倒是太后娘娘,看着还跟当年差不多。”


太后摇头道:“老了,也老了……”


舒舒跟着五福晋、九格格走在后头。


织造府地方有限。


舒舒与九格格就随太后而居,住在太后院子的东、西厢。


虽说只是小小三间,可是跟船上相比,已经好出太多。


舒舒直接在榻上歪了。


这就是李家,按照红学家的说法,这就是对应“四大家族”里的王家。


李煦的堂妹李氏,就是嫁给了曹寅为继室。


至于现下李家跟皇家的关系,还有个王贵人在。


王贵人就是李煦“献美”,用的是李煦嫡母王夫人侄女的身份入宫。


舒舒就跟小椿道:“行李也可以收拾收拾了,厚衣服可以收了。”


小椿应着,带着小棠、小松两个收拾。


九格格来了,想起方才织造府门口的情形,带了不解道:“文嬷嬷不是做过汗阿玛的保母么?怎么只封了太恭人?”


舒舒道:“听说宫里执役时间不长,皇上更看重的应该还是李织造本人。”


李煦现在的身份是苏州织造郎中加两级,正四品官。


品级不高,可是他却是江南数得上的人物,因为是天子家奴,有直接上密折的权利。


所谓密折,就是不经督抚与内阁,直通御前。


九格格依旧不解道:“那也应该是正二品才对,文嬷嬷的丈夫生前不是巡抚么?”


舒舒就道:“因为那位李巡抚还有嫡妻,李织造还有嫡母在。”


九格格越发湖涂:“内务府选保母,不挑身份?怎么还挑了包衣人家妾室?”


舒舒因为是红迷的缘故,正好晓得这一段,就跟九格格讲了一遍。


李织造的父亲,已故广东巡抚李士祯,本姓姜,是山东人氏,出身耕读传家的乡绅人家。


当时八旗还没有入关,一次南下劫掠人口,就俘了姜士祯到辽东。


当时正白旗包衣左领李西泉见他是个读书人,为了保全他性命,认其为义子,自此改名李士祯。


文氏就是李家给张罗娶的妻子,亦是包衣出身。


等过年八旗入关,八旗轮才,李士祯廷对中第,开始出仕,也打发人回山东,接了发妻王氏。


当时八旗还是多妻制,并嫡是常事,也没有人太在意。


后来李士祯品级越来越高,也给女卷请封,才算真正别了嫡庶。


可是因为前因,也没有人拿文氏当妾待,李煦这个长子也是嫡长子待遇,十六岁就萌父荫为国子监生。


瞧着文氏之前跟太后说话的意思,从儿子外放出京,她就跟着出京了。


李家大太太还有李士祯的其他妾室子女,现下都在京。


九格格听着,真是听故事似,跟着感伤一回。


“九嫂你说到底是王夫人倒霉,还是文嬷嬷倒霉?”


舒舒想了想,道:“只能在关外重新娶亲,是‘入乡随俗’;后头给原配发妻请封,就是‘时过境迁’……”


在辽东时,李父认了包衣旗人为义父母,保全性命,也由着养父母聘娶妻子。


等到出仕后,他面对的却不单单是八旗,还有天下士人百姓。


真要是人品坚毅的人,李父被掠后压根活不下来。


他的父兄都是死于那次兵祸,真要说起来他算是投靠了仇人。


九格格听着李父的行事,心中多了不喜,却也没有口出恶言。


王朝更替,做了贰臣的不是一个两个。


她并没有好奇舒舒为什么会知道这么多,只当是九阿哥说的。


李父是内务府出身的二品大员,李煦现下又是内务府的织造郎中,内务府那边对李家故事知道多些也不稀奇。


“幸好文嬷嬷有个儿子,要不然真要憋屈死了。”


九格格道。


本是当成妻子出嫁的,结果莫名其妙的成了妾室。


舒舒小声道:“更幸运的是做了皇上的保母……”


这个,才是她在失了正妻之位后,却保住了儿子嫡长子待遇的主要原因。


如今李士祯已经病故,李家的当家人是长子李煦,而不是王夫人后生的两个嫡子。


九格格也明白过来,道:“怪不得汗阿玛提拔李煦,这样恩典李织造只有拼死效力的。”


姑嫂俩闲话一回。


九格格又提起万寿节礼。


舒舒笑道:“我们那份,是九爷预备的,早准备好了。”


这次也带着。


九格格好奇道:“是什么?”


舒舒没有说,道:“等到了正日子,妹妹就晓得了。”


要是所料不差,九阿哥应该会在万寿节前赶到苏州。


到时候就让他亲自奉上寿礼好了。


舒舒觉得九阿哥应该能赶到,可路上太赶了。


她心中盘算着时间,好像紧紧巴巴的。


但凡路上耽搁了,就要延了。


一时之间,舒舒有些矛盾。


既是盼着九阿哥顺利赶来,又是担心赶路太急遇到问题。


九格格见她神色低沉,带了关切道:“九哥的信还没到?”


每次都是小路子去高衍中那边取信,九格格晓得兄嫂通信的频率。


这次间隔时间十来天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huge.com 笔壶阁。手机版:https://m.bih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