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壶阁
笔壶阁 > 大明狂士 > 第八十七章 盐池闲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八十七章 盐池闲谈

  大明狂士

所以盐池虽然面积不小,但却被封闭了,不能轻易进去,这样就避免了不法分子盗采池盐,保证池盐生产完全受朝廷控制。


这一百多里禁墙只开了三道门,西禁门有道路通解州城,东禁门有道路通安邑县,最大的中禁门则直接对着司盐城。


范弘道带着两个差役,从司盐城出去,随即又进了盐池中禁门。禁门里面修建有池神庙,范弘道入乡随俗,便在池神庙里上了一炷香。


池神庙旁边不远处建有一栋楼,题名海光楼。范弘道烧完香,就拾步登楼,然后凭栏远眺。


远方湖面并不算波澜壮阔,但却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红色。旁边本地差役对此解释道:“故老相传,这盐池乃蚩尤血所化。”


范弘道并没有太关注这些神话故事,他并不是来游山玩水的。随即将视线放在了盐滩上,此时正有数不清数目的盐丁散布在百里盐滩上劳作。


那陪同范弘道的本地差役显是很有眼色的,见范弘道关注盐丁,便立刻又开始介绍盐丁的状况:“附近蒲、解等州县,共计编有盐户八千五百余户,额定盐丁两万余人。”


范弘道举目张望,但见盐丁或捞采、或扫集、或担挑,辛勤苦劳无以复加,不由长叹一声道:“哀民生之多艰也!”


差役察言观色,便继续介绍道:“如今盐丁确实也生计艰难,一千引不过二十两工本银,远远入不敷出啊。”


原来这大明盐业生产是绝对的国家控制计划经济体制,以河东池盐为例,每年生产定额是六十万引。


而具体方式为,由官府支付给盐丁工本银,然后盐丁将额定数目的盐上缴,称为盐课。


后面就是商人捐输银两或者粟米,然后凭借盐引来盐运司支取食盐,随后再将食盐运输到销售区进行发卖。


听到一千引盐只给盐丁二十两工本银,范弘道默默计算了一下,每引不过两分银,再联想起当前物价,不由得骇然道:“怎的如此之低,这可如何活得下去?”


那差役跟着叹口气道:“自大明开国以来一直是这个数,官府要阻止成本上涨,所以就抑制工本银不变,盐丁苦于此久矣!


不过后来又有通融之法,官府准许盐丁产出盐课之外,将多余产量自行出售,称为余盐。其实如今盐丁都是靠着售卖余盐度日,若只靠正盐工本银,早就死光了。”


关于盐价问题,范弘道倒是有所耳闻,官府阻止成本上涨,主要还是担心没有盐商来支盐。


范弘道又问道:“我昨日听说,盐丁实数不及十之四五,看来虽有余盐之利,还是不愿来采盐。”


那差役答道:“虽有余盐贴补,但仍然有限,日子还是艰苦。主要是余盐价格也上不去,卖掉余盐再交完盐税,就所剩无几了。”


范弘道皱眉道:“余盐到底是卖给谁?卖给官府,还是商人?”


“自有盐商来收购,官府凭税发给小票,以区别私盐。”差役如实回答。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huge.com 笔壶阁。手机版:https://m.bihug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